6.负责招聘的相关工作人员不熟悉网络招聘,缺乏在线招聘网络资源,或者不能正确、有效地使用在线招聘工具。
7.现有的在线招聘网站、电子化测评工具无法实现对某些特定指标的评价。比如,入职必须的体检是无法通过在线完成的;一些操作能力测验也无法在线施测;包括中高管的某些管理能力,目前还缺乏有效的电子化测评手段。
由于疫情防控存在不确定性,在疫情防控期间,针对劳动密集型企业、中小微企业,我们提出以下建议:
1.首先,HR需要跟企业负责人积极沟通,在明确企业疫情防控期间的主要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上,调整招聘活动;
2.HR需要盘点人力资源,摸底排查可能受疫情影响的人员,进行用工缺口的预先估计;对预期能够准时到岗的员工(无论在编人员、还是劳务派遣、或临时用工人员),要及时联系确认返岗情况,必要时安排异地员工提前返回工作地开展居家隔离,以减少正式复工后的隔离期,尽快复工;
3.HR需要重新审视招聘需求,按照紧迫性和重要性对岗位需求进行排序,优先处理疫情防控期内紧急且重要的招聘需求,制定紧急招聘计划;
4.HR需要盘点招聘资源,包括企业内能够开展招聘活动的人员和时间安排、可利用的招聘网站和电子化测评工具,或者紧急联络靠谱的在线招聘和测评服务提供商;
5.通过HR的在线职业社区/群求教同行并快速掌握在线招聘的资源和工作技能;
6.尽量在当地寻找、发掘候选人,避免跨地区流动带来的防控风险;考虑对当地的异地就业者和闲散劳动力的临时雇佣和灵活雇佣;
7.对制造业、服务业的基础岗位招聘,要想办法把农民工所习惯的熟人推荐的招聘方式引导到网络上,充分发掘农民工的社交群体(老乡/同事/朋友等)的招聘潜力,通过在线寻找工头/民工意见领袖、推荐奖金等形式,初步锁定潜在求职者;
8.对制造业、服务业的基础岗位招聘,传统的招聘网站使用效果不佳,结合农民工的信息检索和新媒体使用习惯,考虑微信、QQ、抖音等他们熟悉的APP开展招聘;
9.设计合适的在线申请表单工具,供求职者填写。对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基础岗位,在线申请表务必简单易懂;
10.选择行为式/情景式面试作为主要的在线测评手段,为不同岗位需求设计合适的面试问题,开展视频面试。
为帮助企业渡过疫情防控难关,从招聘角度,我们向政府和专业的人力资源服务公司提出以下建议:
1.建议政府迅速组织人力、物力,建设健全省、市、区级在线人才市场,建议提供人力资源服务、特别是招聘服务的专业公司,完善各类招聘网站,为企业在线招聘提供支持和便利;
2.建议政府牵头,组织中国电信、移动、联通等通讯公司,为求职者、特别是农民工提供求职专属流量包,方便求职者求职,特别是引导农民工求职行为习惯的改变;
3.建议提供人力资源服务、特别是招聘服务的专业公司,在特殊时期下调各类费用,降低进入门槛,方便更多企业在特殊时期能够应用招聘网站和在线测评工具,同时也是为本企业吸纳和培养潜在客户;
4.建议提供人力资源服务、特别是招聘服务的专业公司,通过HR的在线职业社区/群辅导企业HR尽快熟悉在线招聘工具的使用;
5.建议政府组织收集本地劳动密集型企业、中小微企业,特别是疫情防控相关和民生相关企业的招聘需求,通过网格化工作摸底本地闲散劳动力,引导当地就业,确保上述企业的用工需求能够得到及时满足;
6.建议政府通过大数据,向农民工和农民工的在线社群定向推送就业信息;
7.对于因疫情防控暂时不能正常就业的人群,政府需要组织社区和公共服务机构,在可能的范围内开展技能培训。
版权声明:上海钧智律师事务所为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提供法律服务。需要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本研究院所有内容或观点的,应注明“来源: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”。对于不遵守本声明和/或其他侵权违法行为,本院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