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姓氏

日本姓氏

日本人的姓氏来源较汉族姓氏来得复杂,其中大致可分为从地名、国名、氏名、物象、职业、名、姓氏简略、转字、当字、佳字、信仰、外来、佛教、合字、赐姓、商号、皇族宫号、称谓、由两姓组合、公家、部民、神道、事件、商业、艺名、敬称、族名、武家、归化等,其中以地名姓占最多:山口、石川、中山、高桥、松阪、桥本、清水、伊东、中村、山本、田中、小林等皆为地名。亦有少数姓氏为单姓,日本普遍的“林”、“森”、“关”、“岛”均与中国或其他地方同字姓氏并无关系。

编辑

古代日本只有名没有姓。公元四世纪末,大和王权把西日本的很多小国统一为一个国家,形成以大王(即后来的天皇)为首,并与豪族联合组成的统治集团,豪族的同族集团叫做氏,一个“氏”也就是一个豪族。此时的氏并不只是父系或母系家族概念,它并非自然的社会集团,而是大王以承认豪族独占或世袭官职的权力,借助豪族对农民进行间接统治。而这些“氏”,就按照其职务、领地、居住地来命名,称为“氏名”,如“出云氏”、“忌部氏”、“中臣氏”(后来的藤原氏),也有氏名来自神名、技艺的。[1]

编辑

主条目:姓 (日本政治结构)和八色姓

另外,大和朝廷为了维护统治秩序,分别给贵族颁赐臣、连、造、君、直、县主、村主、宿祢等约30个“姓”(カバネ)。这种姓是用来表示豪族的地位、门第、职务的世袭称号 , 是除了皇亲外的贵族用来区分身份地位的标志,体现大和王权与各氏族之间政治关系的。[1][2]“氏”与“姓”合称“氏姓制度(日语:氏姓制度)”。

大化改新后,天武天皇十三年(公元684年),天武天皇颁布诏令废除了原来的氏族制度体系,将诸氏族的姓重新整理,并按等级排序为以下八种新的姓氏:真人(マヒト)・朝臣(アソミ)・宿禰(スクネ)・忌寸(イミキ)・道師(ミチノシ)・臣(オミ)・連(ムラジ)・稲置(イナギ),称为八色姓。[3]这一改革的动机与意图,主要是为了推动律令制建设,打破传统豪族势力依托的氏族制度。八色姓制度允许低位阶官员激励通过努力表现获赐姓、改姓进而晋升,为官僚体系、社会流动注入了竞争力,;同时通过赐姓,朝廷还加强了对地方和氏族的控制,构建了明确的等级秩序,巩固律令制国家与社会,达成中央集权的目标。[4]

苗字

编辑

随着律令体制的崩溃,平安时代中期以后“氏”、“姓”逐渐形式化,从西元9至10世纪起,出现了新的姓氏称呼——“名字”,后来写作“苗字”(苗是分支的意思)。由于社会的发展,原有的氏族分成若干个家族,这些家族一般以其职业、居住地、官职名或以其私有土地的地名的假名相称,这些称呼便成了“苗字”。苗字其实是一个家族从氏族本家分离出去后产生的新的姓氏。

然而古代的氏姓仍然被保留,以象征、塑造家族地位,如德川家康的正式称谓“源朝臣德川家康”,即“源氏朝臣姓、名字德川讳家康”,但由于人们喜好攀附著名氏族、高级姓,因此氏姓已经失去作为人名、表示亲属关系的实际功能。[5]江户时代武士普遍使用“苗字”的方式作为姓氏,平民则不可公开使用苗字。但另一方面,朝廷、公家直到江户时代都不把“苗字”视为正式的人名,朝廷的文件中不会使用“近卫”、“九条”、“西园寺”等苗字,而是采用传统的氏名,如“藤原”、“源”、“平”、“橘”,在朝廷的正式文件中“氏+姓”的形式依然保留,例如“源朝臣”,但在其他情况下姓常被省略。[6]

现代日本姓氏

编辑

明治维新后,朝廷与一般社会在人名观念上的分歧,在明治政府整顿人名规定的过程中引发了一系列混乱。明治政府初期的核心人物多为公家出身,他们倾向于按照朝廷的传统习惯进行人名管理,致力于恢复古代的姓名形式。1869年的《官位记》规定按姓(原本的氏)、尸(原本的姓)和名讳的顺序书写人名,例如:伊藤博文被记为“越智宿祢博文”,这些姓尸是否真实并不明确,但它们被天皇及朝廷视为必要称谓。[7]

然而日本社会已习惯于使用通称或苗字为日常称呼,而重视古代氏姓的规定与实际社会大相径庭。当明治政府要求各藩以提交职员名册时,产生了姓尸不明的问题,对行政事务造成了阻碍。随着藩阀逐渐控制明治政府,人名规定的复古趋势开始发生转变。1871年明治政府颁布《姓尸不称令》,规定在所有公文书中取消使用“姓尸”,仅使用“苗字”和“实名”,1872年壬申户籍编纂中,正式将“氏”、“姓”、“苗字”一元化为单一的概念--“苗字”,即今日所谓“日本姓氏”,旧有的氏、姓至此彻底退出历史舞台。[8]

日本在1875年《平民苗字必称义务令(日语:平民苗字必称義務令)》[9]之前只有占人口极少数的贵族、武士才有资格在公开场合使用自己的姓氏,绝大多数人(95%以上)的苗字只能在没有武士等贵族在场的私下场合使用[10][11]。1870年(明治3年),为了征兵、征税、制作户籍等的需要,明治天皇颁布了《平民苗字许可令(日语:平民苗字許可令)》[12]容许以前不准使用姓氏的平民使用姓氏,但已习惯不称姓的日本平民对此并不热心,故工作推行缓慢。因此,于1875年(明治8年)明治天皇又颁布了《平民苗字必称义务令(日语:平民苗字必称義務令)》,规定所有日本人必须使用苗字,而僧侣等原来没有苗字或者忘记苗字的人则需要创造新姓,称为“明治新姓”[13]。

随著日本的姓氏数量极速增长,1898年,政府制定了户籍法,每户的姓这才固定下来,不得任意更改。据估计,取自明治维新之后这一时期的姓的数量不少,但不一定占绝大多数[14]。根据中国商务印书馆1981年出版的《日本姓名词典》,当时日本大概有姓氏七万条。最多的统计记录是在20世纪80年代,约14万,即平均一千人左右使用一个姓氏。

相关文章

在家学习编程用什么笔记本
beat365官方网站

在家学习编程用什么笔记本

07-07 2618
手机中的一个小设置,没弄好真的很伤眼
365娱乐游戏是哪个公司

手机中的一个小设置,没弄好真的很伤眼

07-07 3275
易经44卦:姤卦详解
官网体育在线365

易经44卦:姤卦详解

08-19 9985
《水浒传》内容简介
beat365官方网站

《水浒传》内容简介

08-12 8440
苹果手机如何打马赛克
365娱乐游戏是哪个公司

苹果手机如何打马赛克

07-04 3752
金750和铂金950哪个好
365娱乐游戏是哪个公司

金750和铂金950哪个好

07-15 8628
世界杯2008年冠军,历届世界杯冠军列表
官网体育在线365

世界杯2008年冠军,历届世界杯冠军列表

07-25 6317
详细介绍凤凰相机怎么样
beat365官方网站

详细介绍凤凰相机怎么样

08-21 9630
电脑蓝牙连接全攻略:一步步教你轻松连接设备
365娱乐游戏是哪个公司

电脑蓝牙连接全攻略:一步步教你轻松连接设备

07-01 137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