①本义,动词:用楔子刺塞鼻子的刑罚。 本义消失
②名词:刑法,法度。 该义项只见于古文(臬司 臬台 臬使 / 陈臬 圭臬 置臬 陈圭置臬 奉为圭臬 金科玉臬)
闲、埻、……臬,灋也。——《广雅 • 释诂一》
王曰外事,汝陈时臬,司师兹殷罚有伦。——《书 • 康诰》
凡逮至臬司,皆命官及有出身之吏,廉得其情,则将服罪,狱具毋庸施也。——《元史 • 奕赫抵雅尔丁传》
不拘京官、藩、臬,动皆拘系西厂。——明 • 余继登《典故纪闻》
③动词:箭杆刺插在箭靶上。 该义项只见于古文
臬,射准的也。——《说文 • 木部》
桃弧棘矢,所发无臬。——《文选 • 张衡 • 东京赋》
正中施一竹臬,放时以绳钩臬系箭于竿,一人摇竿为势,一人持箭末激而发之。——明 • 曾公亮《武经总要 • 守城 • 鞭箭》
④名词:竖立在底座平面上的木柱、木桩。 该义项只见于古文(臬极 臬兀 / 兀臬)
陈圭置臬,瞻星揆地。——南朝 • 梁 • 陆厥《石阙铭序》
乃准水臬,攒云樑。——唐 • 李白《明堂赋》
中植数尺之臬,辇石以壮其趾,如建标焉。——唐 • 刘禹锡《机汲记》
如人摇橹,臬为之碍故也。——宋 • 沈括《梦溪笔谈》
若表臬者,即《考工 • 匠人》置槷之法,识日出入之影,参诸日中之影,以正方位。——《明史 • 天文志一》
雕珉盘楚,镂檀栋臬。——《太平广记》卷五十五引薛用弱《集异记》
其管背施二臬,以目对臬,以臬对所欲击之人,无不着者。——清 • 赵翼《陔余丛考 • 火炮火枪》